傳教士薄復禮眼中的紅軍和長征: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2】
紅二、紅六軍團部分領導同志到達陜北后合影。
2 由于“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陷入困境。面對根據地日漸縮小的嚴峻形勢,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曾考慮將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qū),并派紅七軍團先行北上,紅六軍團向西轉移。1934年8月7日,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奉命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在國民黨軍的重重阻截中左突右殺,轉戰(zhàn)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尋求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會合,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
蕭克與薄復禮就是在這種戰(zhàn)爭狀態(tài)下相遇的。
當時,剛剛進入貴州的紅六軍團只有一張中學課本里的貴州略圖,根本不能用于指導行軍作戰(zhàn)。到了舊州,紅軍在一座教堂里找到一張差不多1平方米的貴州省地圖,可上面的地名標注全是外文,無人能識。于是,蕭克叫人帶來了粗通中文的薄復禮。
2015年6月,曾任蕭克將軍秘書的張國琦接受我們采訪時說,那天晚上,蕭克問薄復禮能不能看懂這張圖?薄復禮回答:這是法文地圖。蕭克便讓他翻譯,包括山川、江河、城鎮(zhèn)、村莊、道路等。薄復禮一邊譯,蕭克一邊注,整整忙活了大半夜。
憑著這張地圖,蕭克找到紅三軍的準確位置。經過幾番苦戰(zhàn),紅六軍團終于沖出湘桂黔三省敵軍的包圍,于10月24日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前來接應的紅三軍會合。
3 關于這段經歷,蕭克在1984年回憶:對我來說,這是一件不能遺忘的軍事活動。當時,我對傳教士的印象不好,認為他們來中國是搞文化侵略的,所以把他們當地主一樣看待,財產要沒收,拘留要贖金。但這位傳教士幫我們譯出了這張地圖,而且在邊譯邊聊中,還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況,為我們決定部隊行動起了一定作用。這張地圖成為我們轉戰(zhàn)貴州作戰(zhàn)行軍的好“向導”。
和紅六軍團會合后,紅三軍恢復了紅二軍團番號,兩支勁旅攜手向湘西轉移。從11月下旬起,為策應和配合中央紅軍的湘江戰(zhàn)役,紅二、紅六軍團發(fā)起湘西攻勢,取得很大勝利,1935年1月創(chuàng)建起湘鄂川黔根據地。
這期間,薄復禮一直隨紅軍行動,雖然自由受限,但也得到一些照顧。走不動路時,紅軍會為他提供騾馬;生病時,戰(zhàn)士們會用擔架抬著他行軍;而當紅軍利用休整時間開展娛樂活動或者改善生活聚餐時,也會讓他參加。
紅二軍團警衛(wèi)營戰(zhàn)士魏國運曾近距離接觸過薄復禮。據他回憶,這個外國人比較高大,但并不兇惡。“對他的生活,我們是照顧的,基本上單獨給他做飯。他吃飯還是外國人的習慣,比如吃雞肉,我們燉著吃,他可以烤著吃。”
通過與紅軍的朝夕相處,薄復禮發(fā)現,這支被外界宣傳為“共匪”的軍隊并不可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