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刀”的“針線活”
他有一雙巧手,卻不是天生的。沒事兒就把手伸進抽屜里做“針線活”、縫爛家里的枕頭、握壞四個握力器……
2013年11月15日,王奇完成他“扶貧救心項目”的最后一例手術。來自西藏的先心病患兒扎西平措躺在手術臺上,快2 歲的他體重只有7公斤,心臟核桃大小,反復的心衰已讓他呼吸困難。
王奇在扎西平措的心房上開了個一厘米大小的口子,顯微鏡下,窺見了心室上大拇指粗細的缺口。他要補上這個洞,推入一塊生物滌綸片,用比頭發(fā)絲還細的線把滌綸片縫補到心肌上,避開肉眼看不到傳導束。
扎西的心臟停止,靠體外循環(huán)維持生命。這要盡可能地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對心肌的損傷,時間緊迫,王奇高度集中,動作愈加敏捷。手術線打完最后一個結,心室間膈上的滌綸片平整服帖,自然得像“原裝”一樣。
這樣的手術,甚至難度更大的,王奇一天能做四臺,大家說他有一雙巧手,穩(wěn)又準,幾個小時下來手也不抖。
可這樣的手不是天生的。
辦公室里,武警總醫(yī)院心外科醫(yī)生馬浩總見王奇把手伸在抽屜里摸索著,取出來是張牛皮紙,正面一排整齊的線。原來王奇兩手在做“針線活”。
有同事模仿,桌上放張牛皮紙開始縫,被王奇笑話。后來大家明白,紙得放在抽屜里,兩只胳膊懸著無所支撐,這才能練出手的穩(wěn)和準。
有時王奇還在抽屜里放個火柴盒,在火柴盒里練手術線的打結。
愛人唐英華說,在家里,有時聊著天,王奇的手就開始做“針線活”了,“家里的枕頭硬是被他縫爛了。”
手術一站接連幾個小時,肚子餓,手就會發(fā)軟。為了克服手軟的問題,王奇平時就在兜里揣個握力器練手勁,從橡膠的到鋼的,他握壞了四個。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