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閆石、特約記者向勇報道:8月下旬,記者從第39集團軍某旅“訓練小老虎”比武場上了解到:教練員李光松所帶的徒弟張灼榮獲“全能冠軍”,而自己卻以0.5分之差屈居亞軍。消息傳來,不少官兵說,李光松毫無保留地向戰(zhàn)友傳授自己訓練絕活的做法,讓人欽佩。旅黨委把這則事例作為典型教材,教育官兵樹立大局觀念,打破門戶之見,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部隊戰(zhàn)斗力提升。
去年底,該旅由摩托化部隊轉型為機械化部隊。今年初,由于訓練需要,一批老連隊教練員需要擔負新組建單位的訓練教學任務。李光松作為三營最優(yōu)秀的迫擊炮教練員,從三炮連交流到新組建的四炮連迫擊炮排。訓練中,他從實戰(zhàn)出發(fā)自設難題,把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分劃裝訂改裝、賦予射向、班排放列等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四炮連官兵。同時,李光松還與三炮連的訓練骨干一同探討研究總結經驗,協(xié)助四炮連編寫了新列裝的迫擊炮訓練教案。在該旅轉型訓練中,像李光松一樣跨單位教學,傾囊相授訓練技巧和經驗的教練員還有50多名。
起初,個別營連并不愿把優(yōu)秀的教練員交流到其他單位,他們認為,旅隊轉型之初,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抽調訓練尖子會影響自身訓練。再者,訓練經驗傳授給別人,更會影響本單位比武拿名次。
旅黨委把這一話題納入到“戰(zhàn)斗力標準”大討論中,官兵紛紛發(fā)表意見:“戰(zhàn)斗力提升不能囿于自己的小圈子,要胸懷大局,共同提高,才能實現(xiàn)整體共贏。”“無論訓練還是打仗,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殺手锏’,但是長期把自己的經驗和絕活壓在箱子底下,就會跟不上信息化戰(zhàn)爭變化的節(jié)奏,變得固步自封。”理越辯越明,大家形成共識:必須破除門戶觀念,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相互學習,才能把“硬指頭”攥成“鐵拳頭”。
強軍路上需要共同擔當,戰(zhàn)斗力提升需要官兵齊頭并進。記者從旅干部部門了解到,他們利用已建成的干部管理網絡,由機關對現(xiàn)有人才資源進行統(tǒng)一調配使用,鼓勵各類專業(yè)人才合理流動,打破門戶之見,初步形成了“一家培養(yǎng)、多家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使用機制,既避免浪費人才資源,又取長補短,促進了人才隊伍建設。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