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zhàn)將楊得志是這樣走過長征的
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著名記者斯諾為紅一團團長楊得志照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張照片。楊得志將照片寄給了老家的桂泗姐姐。桂泗姐姐把照片藏在家里的墻夾縫中,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拿出來。
載著勇士們強渡大渡河的木船。
中等身材,敦實健壯。青絲如墨,茂密如蓬。
關(guān)鍵時刻有主意,每臨大事有靜氣。下命令,做動員,不慌不忙,慢聲細語,山崩于前、地裂于后面不改色。
這就是楊得志,一位幾乎親歷了我軍各個時期的戰(zhàn)爭,當之無愧是從戰(zhàn)火中成長起來的著名戰(zhàn)將。
1934年10月16日,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這個被人們習慣地稱為“紅一團”的部隊,在年僅23歲的團長楊得志的帶領(lǐng)下,作為紅一軍團的先導,從于都的蓮塘背出發(fā),開始長征。
途中,他帶領(lǐng)紅一團血戰(zhàn)湘江,突破烏江天險,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為中央紅軍順利北上開辟了通路,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篇章。
一劍曾當百萬師。凡生死之地,危急之時,紅一團奪取頭功,必創(chuàng)奇跡,峰回路轉(zhuǎn),化險為夷。楊得志之名也由此大振,堪稱這把長劍的鋒刃。
毛澤東主席對楊得志十分看重,長征途中,一有機會便會去看看楊得志,二人感情甚深。今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0周年的日子。回顧將軍的長征歲月,也寄托了我們對偉大領(lǐng)袖的深切懷念。
——編 者
1
紅一團在楊得志和政委黎林的率領(lǐng)下,占劍河、越施秉、過黃平,連戰(zhàn)皆捷,于1935年元旦前夕,一舉攻克了烏江邊上的余慶縣城。
1935年1月2日,楊得志奉軍團命令,率紅一團趕到烏江龍溪渡口準備過江。楊得志急忙帶人趕到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找到幾個老鄉(xiāng)了解渡江情況。原來,國民黨軍逃離時把附近村莊的一切都破壞了,別說找船,連一塊像樣的木板都找不到。老鄉(xiāng)們還說,渡過烏江必須具備: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3個條件。
楊得志拿起望遠鏡觀察對岸的火力點,突然發(fā)現(xiàn)江中漂浮著一節(jié)很粗的竹子。他興奮地指著江心的竹子對黎林說:“怎么就沒想到呢,扎竹排呀!”大家一合計,這個辦法好,附近的竹子多的是,不僅可以利用竹排強渡,還可以搭浮橋讓大部隊通過。楊得志立即下命令:“全團動手扎竹排!”楊得志對乘竹排穿過烏江急流心中沒有把握,他決定先從一營挑選8名水性好的戰(zhàn)士,備足武器彈藥,在天黑后進行試渡。
傍晚時分,戰(zhàn)士們在風雨中將竹排推到淺灘的水中。楊得志一再叮囑執(zhí)行任務的8名戰(zhàn)士:“要沉著,要團結(jié)一致,到達對岸后,馬上鳴槍兩響作為聯(lián)絡信號。”8名戰(zhàn)士跳上竹排,緩緩地離開了淺灘,對岸國民黨軍的陣地上不時稀疏的槍聲閃動著火光,所有人都緊盯著竹排。
時隔不久,只見竹排突然停止了,像是碰到了礁石。又過了一兩分鐘,岸上有人“啊呀”一聲,大家向江中望去,隱隱約約地見到竹排在江中心斜立起來,披著白色的水柱又翻倒在巨浪中,迅速沖向了下游。只見幾個黑點在巨浪中時隱時現(xiàn),不一會兒完全埋進了漩渦,再也沒有浮出來。岸上一下子沉寂下來,江水的嗚鳴聲代替了同志們對戰(zhàn)友的呼喚!
“一定要渡過去!”楊得志把繼續(xù)試渡的任務交給了一營營長孫繼先。戰(zhàn)士們并沒有被眼前的一幕所嚇倒,孫繼先挑出10名戰(zhàn)士,又在竹排上增加了幾個扶手,選擇下游一個水面較寬的地方試渡。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對岸仍不見動靜,楊得志感到肩上像壓著千斤重擔似的,心中十分焦慮,如果這次再出問題,天一亮,一切都會暴露在國民黨軍的眼皮之下,那就前功盡棄了。這時,兩聲槍響傳來,是過江的戰(zhàn)友們發(fā)來的信號!楊得志隨即下達了開船命令,早已整裝待發(fā)的竹排一只接著一只迅速地出動了。不多久,對面山頂紅光閃閃伴隨著“轟轟”的爆炸聲,緊接著步槍、機槍怒吼起來,戰(zhàn)士們成功登上了山頂。“老黎,成功了!”楊得志激動地對黎林說。
突破了烏江天險,楊得志立即組織已渡江的部隊攻山,迅速占領(lǐng)了國民黨軍的全部陣地。二營和三營很快在江上架起浮橋,迎接大部隊過江。
2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會理城郊召開擴大會議,決定繼續(xù)北上,越過大渡河,奪取西昌,在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遵照中革軍委決定,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為司令員、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為政委,由紅一團和一個工兵排,加上蕭華的一個工作隊和無線電臺,組成中央紅軍先遣隊,向大涼山西部彝族聚居區(qū)進軍,進行戰(zhàn)略偵察,為紅軍北上開路。
5月24日,楊得志率紅一團冒著大雨急行軍一晝夜,趕到了距安順場只有7.5公里地的一個小村莊。劉伯承下令讓大家停下來休息,楊得志此時卻一點睡意也沒有,他清醒地意識到:此時前有國民黨守軍,后有國民黨追兵,在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的夾擊下,能否成功渡過大渡河這一天險,關(guān)系到整個紅軍的安危,必須盡快渡河!
楊得志剛剛從幾位老鄉(xiāng)那了解清楚安順場的敵情,就接到了組織部隊連夜強渡大渡河的命令。劉伯承、聶榮臻趕到紅一團駐地,親自交代行動任務,指示作戰(zhàn)方案:由楊得志率第一營奪取安順場;黎林率第二營至下游佯攻,牽制楊森部;尹國赤的第三營擔任后衛(wèi),掩護指揮機關(guān)。
在孫繼先帶領(lǐng)一營突襲國民黨守軍的同時,楊得志帶人冒險從國民黨兵手中搞到了一條船。他決定利用這唯一的一條船,選出以二連連長熊尚林為首的17位勇士組成渡河奮勇隊,于25日拂曉強渡。當孫繼先宣讀完名單后,只見17位勇士齊刷刷地站成一排,個個精神飽滿,虎虎生威。
5月25日拂曉,雨停,天明,瓦藍的天空綴著朵朵白云,被雨水沖洗過的懸崖顯得格外挺拔壯麗,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岸的一切。劉伯承抬頭看了看表,示意開始。楊得志命令:“輕、重機槍掩護,強渡開始!”
小船一次只能載9個人,第一船在熊尚林的帶領(lǐng)下離開了南岸,劃向河中。“打!”楊得志向炮兵下達了開火命令。神炮手趙章成早已瞄準了對岸國民黨軍的工事,只見隨著爆炸聲,輕、重機槍也一起開火,壓制住國民黨軍火力,掩護著小船在風浪中前進。這時,紅一團的號手吹響了沖鋒號,各連也吹響了沖鋒號。
渡船飛快地向北岸前進。突然,一梭子彈掃到船上,楊得志舉起望遠鏡,見一位戰(zhàn)士急忙捂住了自己的手臂。又見小船往下游滑行,眼看就要撞上一塊礁石,進而又急速地旋轉(zhuǎn)。“撐住啊!”楊得志禁不住大聲呼喊,只見幾個船工奮不顧身地跳進水里,用后背頂著船。一番搏斗,小船終于脫離險境,快速向?qū)Π兜纸?/p>
此時,對岸的小村子里涌出一股國民黨軍向渡口撲來。“給我轟!”楊得志大聲命令炮手,趙章成發(fā)射的炮彈正好在敵群中開了花。李得才的重機槍班也打響了,點名似的讓國民黨兵一個個倒下,國民黨軍潰退了。
“延伸射擊!”楊得志再次命令。渡船終于靠了岸,9位勇士跳下船,集中火力占領(lǐng)了渡口工事,為第二船的戰(zhàn)友們殺開了一條通道。
孫繼先帶領(lǐng)第二船的勇士們過了河,會同先上岸的戰(zhàn)友們向國民黨軍山頭陣地發(fā)起了攻擊。國民黨軍潰不成軍,沒命地往山后逃竄,紅一團迅即控制了渡口陣地。
楊得志和黎林乘第三船過了河,指揮已渡河的部隊堅守安順場渡口。部隊在下游又繳獲了兩只渡船,真是雪中送炭,楊得志立即命令把船盡快交給后續(xù)部隊。
紅軍越過大渡河,打破了蔣介石企圖把紅軍變?yōu)榈诙䝼石達開的夢想,紅軍把國民黨追擊大軍遠遠地甩在大渡河以南地區(qū)。
3
1935年6月8日,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蘆山、寶興防線,準備翻越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在寶興,紅一軍團指示各部隊做好翻越雪山的準備,當?shù)氐娜罕娞嵝巡筷犝f:“夾金山是‘仙鳥’也飛不過的‘神仙山’,你們這樣的穿戴,到山頂上凍也凍死了!”
楊得志和黎林不敢怠慢,立即向部隊提出了具體要求:要盡量多穿些衣服;設法多買些酒、辣椒等抗寒食品;每人都得有一根拐棍等。他們制定了翻越大雪山的四條措施:一是傷病員提前一小時出發(fā),以防他們掉隊。二是由參謀長胡發(fā)堅挑選一些身體較好的戰(zhàn)士,組成擔架隊,在后邊負責收容。三是炊事班先行,下山后立即燒開水、做飯,保證部隊一到能吃上飯。四是提倡階級友愛,開展互助,黨員和干部要起模范帶頭作用。
按照軍團的統(tǒng)一要求,紅一團前進到雪山腳下一個村落露營。離雪山越近,天氣越冷,戰(zhàn)士們身上一點棉絮都沒有,不少連隊只好全班圍成一團,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依偎在一起,干部們待戰(zhàn)士睡著后,把他們的手腳攬在自己的懷中。為了讓身體不太好的黎林休息好,楊得志特地把夾被先給黎林蓋,讓他先睡,而他自己到連隊去看望戰(zhàn)士們,下半夜從連隊回來后再睡覺,這讓黎林非常感動。
根據(jù)雪山的氣候特點,部隊要在上午9點鐘以后才能開始行軍,上下山35公里多的路,必須在5個小時內(nèi)走完,否則,什么樣的情況都可能發(fā)生。12日,紅一團開始爬雪山,剛開始行進時大家體力還可以,走起來并不覺得特別困難。可是,走了1個多小時后便不行了,路沒有了,雪更滑了,氣壓更低了。面對白茫茫的雪地,深淺莫測,只能靠手中的拐棍探索。
最大的問題還是缺氧,戰(zhàn)士們每邁出一步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腿發(fā)軟,腿肚子里像是灌滿了鉛水似的,沉重得怎么也抬不起來,手中的拐棍不由自主地老是在打抖,胸口上像是壓著塊大石頭,令人喘不過氣來,心跳得特別快,好像一張嘴就會蹦出來似的。
指戰(zhàn)員們好不容易翻過了山頂,當看見山底下架起了鍋灶,生起了火,冒著炊煙時,個個心中非常高興,頓時忘記了疲勞。大家坐在雪地上,一邊往下滑,一邊興奮地喊:“坐汽車了!坐飛機了!”
6月17日,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兩河口的達維鎮(zhèn)會師。得到紅四方面軍許多物資和彈藥的補充后,紅一團繼續(xù)北上,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于7月1日到達卓克基,不久便到達大草地的邊緣毛兒蓋。
8月23日,聶榮臻率紅一軍團直屬隊、第一師、中央軍委縱隊一部和紅軍大學進入大草地。楊得志帶領(lǐng)紅一團繼續(xù)擔任前衛(wèi),在600余里的草地上小心翼翼地前行。
茫茫的草地上,黑水、泥潭,雜草、枯葉隨處可見,多年的雜草沉積腐爛后,空氣中散發(fā)著令人作嘔的氣味。這里每天的天氣十分多變,狂風、暴雨、飛雪、烈日輪番出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腳下的腐草就會突然下陷,又不知什么時候面前會冒出一個爛泥坑,稍不注意,就會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甚至有被吞沒的危險。
兩天以后,就快要走出草地到班佑了,紅一團又接到命令:為防止國民黨軍突然襲擊,放慢行軍速度,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前進。
8月27日,楊得志率領(lǐng)紅一團隨紅軍大部隊踏過了一望無際的茫茫大草地。隨后,紅一團繼續(xù)北上,于9月18日,抵達甘肅哈達鋪。10月19日,抵達革命根據(jù)地陜北吳起鎮(zhèn),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