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誠信是衡量人品的標準,也是道德的準繩。有人甚至斷言,誠信是“最昂貴的資本”,誠為美,信為金。對黨員干部來講,“誠信”是提高威信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內(nèi)容。為人為官是否誠信,靠的是黨員干部能否真心實意、盡心竭力、傾心至誠地在本職崗位上求作為,在為兵服務中用真情。
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強盛離不開商鞅變法的成功,而變法成功離不開商鞅誠信的力量;東漢時,山陽郡的范式約定兩年后去看望汝南郡的張劭,后來果然在兩年后如約而至,留下千古佳話。《道德經(jīng)》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這充分說明,誠信的品格是為人為官所必須的,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贏得官兵所必須的。這種品格,靠職務封不出來,靠自己吹不出來,靠“小聰明”耍不出來。
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絕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都以照鏡子、扎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方式找到了自身問題所在,并制定了整改措施。作風建設轉(zhuǎn)入常態(tài)化后,需要黨員干部拿出誠信,把功夫下在兌現(xiàn)承諾、說到做到上,用“一諾千金”的態(tài)度對待整改。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黨員首先應當是誠實守信的人,是對自己言行負責任的人。廣大官兵對反“四風”寄予厚望,相對于黨員干部“說”了哪些,官兵更關(guān)注黨員干部“做”了哪些。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做到一諾千金,出現(xiàn)言而無信、言行不一的現(xiàn)象,除了會影響到黨員干部個人形象威信,更會損害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
以“一諾千金”的態(tài)度對待整改,必須著力在提高黨性修養(yǎng)和依法辦事上下功夫。黨員干部必須把講政治作為標準、把握準方向作為素質(zhì)、把攻堅克難作為要職,對自己講過的話做過的事必須認賬,承諾了就一絲不茍地辦好,一時辦不到也應如實講清原因,求得諒解。對不該承諾的事不隨便許諾,對根本做不到的事決不亂開“空頭支票”。
同時,黨員干部要把每項承諾變成正心、正言、正行的自律,做到行不離德、行不離公、行不離規(guī),督促自己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讓作風建設成為永遠在路上的常態(tài)。
(作者系77586部隊黨委書記)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