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旌旗:香港抗戰(zhàn)中的港九大隊
港九大隊烈士紀念碑。資料照片
香港素有“東方明珠”的美譽,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抗戰(zhàn)時期既是英國在遠東控制的重要金融、經濟與軍事基地之一,又是中國對外聯(lián)絡與物資秘密輸入的重要渠道,早已被日軍納為重點進攻目標。為進一步實現南進計劃、徹底破壞援華路線、迫使中國屈服,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的同時,大舉進犯香港。在香港淪陷后的三年零八個月里,由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港九大隊慨然而起,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靈活周旋,書寫出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英雄篇章,為華南抗戰(zhàn)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插入香港敵后的尖刀
1941年12月8日凌晨,凄厲的空襲警報劃破了香港夜的靜謐,日機炸彈的爆炸聲瞬間響徹全島。早已集結完畢的日軍1.5萬余人,越過深圳河迅速入侵九龍;12日,九龍淪陷;18日,日軍登陸香港。盡管丘吉爾21日聲稱駐港英軍“無論如何決無屈服的念頭”,但港督楊慕琦還是于25日圣誕節(jié)下午降日,當天被稱為“黑色圣誕”。
其實對于日軍的作戰(zhàn)行動,中國共產黨人早有預判。同年11月下旬,日軍即將進攻香港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前身)即接到了正在香港開會的該隊政委尹林平的指示:“作好應變的準備,一旦戰(zhàn)事發(fā)生,立即派部隊進入港九地區(qū),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根據這一指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于12月9日派一部兵力進入新界元朗地區(qū)活動;11日,派茜坑、馬鞍嶺抗日自衛(wèi)隊挺進西貢半島的赤徑、企嶺下、深涌附近,并從第3大隊第1中隊抽調20人組成小分隊,從惠陽短槍隊等部抽調10余人組成短槍隊,同時進入西貢。隨后,這3支隊伍組成武工隊性質的短槍隊,隊內設立臨時中共黨支部。至此,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挺進九龍、新界地區(qū)有近百人,如同一把尖刀,深深插入日軍的心臟。1942年2月,為加強港九地區(qū)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開展,上述部隊統(tǒng)一編為港九大隊,蔡國梁任大隊長,陳達明任政治委員,黃高陽任政訓室主任,下轄短槍隊、長槍隊和海上隊。
蓬勃開展的城市游擊戰(zhàn)
為鞏固香港的重要“堡壘”作用,日軍任命陸軍中將磯谷廉介為港督,以軍警特憲鉤織成嚴密的殖民統(tǒng)治網,大肆進行軍事鎮(zhèn)壓、經濟掠奪和文化奴役,使香港進入漫長的“黑暗時期”。港九大隊利用日軍占領香港初期兵力不足、無暇顧及鄉(xiāng)村的有利時機,派出大批民運隊員深入到九龍、新界的650多個村莊,積極發(fā)展、組織和武裝群眾,肅清土匪,組建抗日團體,收集英軍遺棄的武器,不斷擴大隊伍,還在一些村子建立了“白皮紅心”政權,為游擊戰(zhàn)爭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針對港九地區(qū)地域狹窄、回旋余地小、日偽軍警林立、城鎮(zhèn)密集的特點,港九大隊著重發(fā)揮短槍隊的高機動優(yōu)勢,多打小仗、巧仗,擾得敵人蒙頭轉向,襲得敵人籠破網穿,打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推動了城市游擊戰(zhàn)爭的蓬勃發(fā)展。名揚港九的傳奇英雄劉錦進,就是短槍隊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劉錦進原名劉黑仔,是西貢區(qū)沙田短槍隊副隊長。他和隊長黃冠芳率領短槍隊以觀音山、吊草巖一帶為依托,頻頻奇襲日軍,屢建戰(zhàn)功。該隊曾在獅子山下與日軍的遭遇戰(zhàn)中全殲日軍1個分隊;在窩塘村聯(lián)合抗日自衛(wèi)隊夜襲日軍兵營,全殲日軍1個工兵分隊;化裝奇襲日軍牛池灣哨所,全殲日偽軍16人。劉錦進更是英勇無畏,曾3次化裝挑著菜擔進入九龍市區(qū),擊斃4名崗哨日軍;設伏活捉日本高級特務東條正芝;駕船在九龍?zhí)糯瑝]海面跳過敵船,活捉了兩名密探……劉錦進的英勇事跡揚我軍威、大快人心,令敵聞名喪膽、談虎色變。經過艱苦斗爭,港九大隊在西貢、沙頭角、元朗、大嶼山、上水等地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部隊人數也于1943年春夏后增至約800人,下轄5個地區(qū)中隊、1個海上中隊、2個長槍中隊和1個直屬中隊。
靈活游擊殲敵的同時,港九大隊從1943年春開始,還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作戰(zhàn)。進入1944年后,這種反“掃蕩”作戰(zhàn)更加頻繁,幾乎月月都有,在5月1個月內竟多達8次。1944年2月,日軍出動1000余人,陸海空密切配合,以“遠道奔襲”“分區(qū)拉網”“拉鋸清剿”等戰(zhàn)術,對沙田、西貢進行了為期17天的“掃蕩”,企圖一舉殲滅港九大隊。港九大隊遂以西貢中隊在內線積極進行麻雀戰(zhàn),機動靈活殲敵;以短槍隊挺進外線九龍市區(qū),神出鬼沒伏擊日軍。13日,劉錦進帶領3名隊員喬裝奔赴市區(qū)九龍?zhí),處決了日軍九龍憲兵司令部的漢奸翻譯,令日軍大為震驚;接著又和黃冠芳率隊潛入啟德機場,炸毀日軍油庫1座、飛機1架。同時,市區(qū)中隊也全線出擊,展開了“紙彈戰(zhàn)”(散發(fā)傳單)“地雷戰(zhàn)”,成功爆破了九龍窩打老街四號鐵路橋。幾支隊伍配合作戰(zhàn),迫使日軍回援,倉促結束“掃蕩”。
馳騁南海之濱的“土海軍”
港九大隊既是陸地猛虎,又是海上蛟龍。這支隊伍與兄弟部隊護航大隊一起,被譽為中國的“土海軍”。日軍侵占香港后,開辟了從廣州經香港、汕頭至臺灣的海上運輸線,把從華南掠奪的戰(zhàn)略物資運往日本,再由日本運輸武器到東南亞和中國戰(zhàn)場。為了破壞日軍的運輸線,港九大隊海上隊擴編為海上中隊,苦學苦練海上殺敵技能,從“旱老虎”變成了“深水龍”,游弋在大鵬灣內及九龍西貢沿海至擔桿島附近,出奇制勝、以弱克強,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海上游擊戰(zhàn),創(chuàng)造出一套小船打大船、木船殲滅機動船的寶貴經驗。
1943年11月下旬,海上中隊兩艘武裝船在西貢以東果洲的外海巡邏,發(fā)現從汕頭方向駛來1艘日海軍機帆船,拖帶著1艘武裝木帆船,逆風向香港方向航行。海上中隊立即投入戰(zhàn)斗,1號船順風斜插敵船,2號船繞向敵船左側截其后路,并集中火力猛烈射擊敵船。日機帆船突然遇襲手忙腳亂,一邊還擊,一邊趕緊切斷拖帶的武裝木帆船的纜繩,倉惶向香港逃竄。海上中隊順利繳獲武裝木帆船上的全部物資,船上的數十噸白紙剛好解決了我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機關報《前進報》的急需。
海上中隊如同蛟龍翻江,不僅擾亂了日軍的海上交通線,還直搗日軍巢穴,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隊作戰(zhàn)。1944年8月16日,海上中隊派出兩艘武裝船,夜襲停泊著3艘船的日軍大鵬灣內黃竹角據點。我1號船直插右側敵船,雙方輕重機槍同時開火;2號船趁機從左側隱蔽接敵,離敵船30米時突然向敵投擲2枚魚炮(甘油炸藥制成的炸藥包),引起敵船大火。此時,1號船借勢逼近右側敵船,投擲魚炮,敵船一聲巨響后火光沖天。中間敵船見勢不妙立即升帆企圖逃竄,1號船船頭戰(zhàn)士迅速用長篙鉤住敵船帆繩,隨后紛紛躍上敵船,于拂曉前順利結束戰(zhàn)斗,擊沉日船3艘,斃傷敵38人。
在3年多的海上游擊戰(zhàn)中,港九大隊海上中隊與護航大隊一起,共擊沉敵船7艘,俘獲43艘,擊斃日軍52人、俘36人,日軍溺亡40余人,擊斃偽軍近百人、俘50余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50支、山炮1門及大批物資,為破壞日軍海上運輸、保護我方交通隊和商旅安全、搶救物資等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如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政委尹林平所指出的,中國的“土海軍”馳騁于南海之濱,“使大亞灣和大鵬灣成為我軍的內海,應予高度贊揚”。
重要的中轉站與安置點
香港淪陷前,港九地區(qū)已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物資、藥品、武器、彈藥的重要補給地。香港淪陷后,港九大隊將收集的英軍遺留物資和武器彈藥,連同每次戰(zhàn)斗后繳獲的大部分戰(zhàn)利品,都源源不斷運回內地,送給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同時他們還利用香港物資集散地的優(yōu)勢,幫助黨組織和游擊隊搜集、運送物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指戰(zhàn)員們的衣服、日用品及各類藥品等,不少也都來源于港九地區(qū)。日本投降后,港九大隊積極轉移武器彈藥,就地掩埋或設法運回內地,還將收繳的日軍汽車轉給當地汽車行,為以后部隊活動積蓄了經費。
由于港九地區(qū)國民黨統(tǒng)治力量薄弱,因而也成為敵情緊張時部隊休整或轉移傷病員的重要安置點。1943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總隊惠陽大隊在梧桐山戰(zhàn)斗中有10余人負傷,便被運至港九沙頭角三亞村附近茅寮治療。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港九大隊醫(yī)務人員寧肯自己挨餓,也將僅有的菜粥讓給傷病員。1944年,護航大隊大隊長劉培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必須進行手術治療,也是由港九大隊在當地群眾幫助下轉送至香港醫(yī)院,手術后又在西貢醫(yī)療點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才返回部隊。
此外,隨著港九大隊游擊戰(zhàn)爭的發(fā)展,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2年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擴編而成)的機關報《前進報》社曾一度進駐沙頭角和大埔地區(qū)。大量的報紙通過交通站發(fā)向駐港日軍、偽政府和廣大民眾,成為游擊隊攻心制勝、鼓舞士氣的利器。
虎口脫險的秘密大營救
隨著日軍炮火的驟然而至,香港這個戰(zhàn)時的“世外桃源”瞬間破滅。日軍侵占香港后立即封鎖香港至九龍的海上交通,大肆搜捕、誘捕愛國人士和抗日志士。這樣,早年在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被疏散到香港的數百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面對更加殘酷的迫害,身陷孤島,處境十分艱難。
1941年12月8日,戰(zhàn)事爆發(fā)當日,周恩來就接到中共中央書記處的來電,“香港文化界人士和黨的工作人員應向南洋及東江撤退”。8日至9日,周恩來連續(xù)致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等人:要不惜任何代價,營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精英、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國際友人,將其轉移往大后方安全地區(qū)。
這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艱苦而復雜的工作,港九大隊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與香港中共地下組織一起,動用各種關系層層串聯(lián),設法與全部滯留人員逐一聯(lián)系,幫助他們擺脫日軍特務的監(jiān)視跟蹤轉移住址,分東西兩線,秘密分批從港島偷渡過海,護送到九龍佐敦道、花園街、上海街等秘密接待處,再轉送至東江抗日根據地。1942年元旦,廖承志、連貫、喬冠華等在地下交通站負責人李健行、短槍隊隊長黃冠芳的掩護下,先行撤離香港。1月9日,在香港洛克道的臨時集中點,茅盾、葉以群等人喬裝混在難民群中,由交通員帶領穿街越巷,黃昏時來到銅鑼灣避風塘,穿過被剪開的鐵絲網缺口偷偷上船。次日凌晨,又與前期抵達的鄒韜奮、胡繩等一起,在交通員的帶領下改乘3只竹篷小艇,趁日軍換崗之機疾馳渡海,抵達九龍市區(qū)秘密接待點。11日,一行人再次扮作難民,在武工隊的護送下翻山越嶺,歷經艱辛終于抵達陽臺山抗日根據地。同時,從九龍西貢乘船的部分愛國民主人士,也輾轉抵達坪山抗日根據地。由于何香凝、柳亞子等體弱不易爬山涉水,只能乘風帆船至汕尾,偏偏海上無風可乘,被迫漂泊多日,缺糧少水,多虧港九大隊送糧送水才化險為夷。
兩條營救路線布滿日軍崗卡,時有土匪襲擾,險情重重。港九大隊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奔走其間,歷經艱難險阻。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營救工作,800余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終于逃離日軍“虎口”,突然出現在內地大后方,極大震撼了日軍。這一壯舉蜚聲海外,被茅盾稱為“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對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夏衍評價道:“大營救表明了黨中央、南方局對知識分子的關懷”“這是真正的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斗爭的前哨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港九大隊嚴格遵循上級指示,積極加強與盟軍合作,配合盟軍作戰(zhàn),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香港淪陷后,囚禁在集中營中的港府官員、英軍官兵和英、印、荷、比、俄、丹、挪、菲等國僑民,成為港九大隊營救的主要目標。從1942年2月開始,僅耗時短短兩個月,港九大隊就營救出香港警司湯姆遜先生等多名英軍官兵。后經被救的賴特上校建議,英軍成立了專門營救戰(zhàn)俘的英軍服務團,由此開始了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營救盟軍、互通軍事情報的短暫合作。
隨后,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調派熟悉英語、有合適社會關系的干部,在港九大隊建立了國際工作小組,黃作梅任組長,并在香港和九龍設立了秘密的聯(lián)絡點。盡管受國民黨方面的干擾,英方同年8月斷絕了與我方的聯(lián)系,但港九大隊本著堅持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精神,仍冒著極大的危險積極展開營救活動:有的通過牧師、神父直接打入了集中營;有的喬裝成小商販,趁集中營戰(zhàn)俘外出勞動之機,幫其藏匿再伺機轉移;還有的將寫著英文的木板漂流到駐扎在海邊的集中營,秘密取得聯(lián)系后幫助戰(zhàn)俘逃離。這些獲救人員多次致信感謝港九大隊,英軍服務團負責人賴特對游擊隊的壯舉也深表敬意,曾向游擊隊領導表示:“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做出什么工作來的”。港九大隊努力營救盟軍和國際友人,贏得了盟國的贊揚,在國際上聲譽日高。戰(zhàn)后,英國政府對我營救英軍的這一珍貴援助“表示欽佩”,給予高度贊揚,并授予黃作梅一枚獎勵勛章。此外,港九大隊還營救了美軍第14航空隊飛行員克爾中尉,受到國內外高度贊譽。
與盟軍合作收集日軍情報,是港九大隊的又一重要貢獻。鑒于東江縱隊(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3年12月改編而成)日益重要的國際地位,美軍第14航空隊主動與東江縱隊接洽,提出建立電臺、收集日軍情報等合作事宜。東江縱隊請示延安后,答應了美軍的請求,建立了聯(lián)絡處,情報范圍遍布整個東江敵后和西江、北江地區(qū)。港九大隊更是成立了大隊、中隊、群眾三級情報網,并派人滲透到日軍行政要害部門,網、線、點全覆蓋,耳目遍及港九。女隊員文淑筠天天站在中環(huán)半山“儒林臺八號”的4層樓陽臺上,用望遠鏡觀察記錄維多利亞港日軍艦艇進出港及錨泊情況。同時會講英語和日語的情報員李成,設法打入駐港日軍憲兵總部特高課,取得了駐港日軍的軍用地圖副本,交給地下黨員黃施民,通過港九大隊地下交通站送到東江縱隊司令部,而后轉交美軍。憑借此圖,美軍于1944年底至1945年初,連續(xù)轟炸了日軍的香港軍事設施。港九大隊為美軍提供的情報舉不勝舉,如香港日軍的海防詳圖,日軍在港機關、油倉、機場、船塢等詳細圖樣,日本華南艦隊密碼,偽香港政府組織詳情、文件報告和軍事圖冊摘錄,日軍在香港的防衛(wèi)力量,廣九沿線日軍工事圖解等。正是由于港九大隊及其兄弟部隊的突出表現,美軍盛贊其情報工作“對美國戰(zhàn)略部隊在中國的組織的成功有著決定的貢獻”。
港九大隊歷經無數艱險,堅持香港抗戰(zhàn),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30日,英軍抵港。9月28日,港九大隊發(fā)表宣言,向九龍、新界同胞告別,一周內離港。1998年12月2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隆重舉行了“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zhàn)士名冊安放儀式”。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將港九大隊犧牲的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香港大會堂供市民憑吊,并宣布: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時期一支正式的武裝部隊,在保衛(wèi)香港的戰(zhàn)斗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朱姝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