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展覽觀眾超52萬 有小朋友用拼音寫完留言
11月6日傍晚,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工作人員緩緩關閉“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的紅色大門,持續(xù)45天的展覽至此暫告一段落。
自9月23日開展以來,參觀展覽的觀眾突破52萬人次。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走進這座紅色展廳,追憶那段氣吞山河、永垂史冊的壯麗史詩,仰望那座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與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精神豐碑。
此次展覽被安排在軍事博物館主館西側(cè)的博興大廈。“無論刮風下雨,觀眾都熱情不減。”軍事博物館展陳教育管理部部長黎寧介紹說,“特別是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后,觀展人數(shù)屢創(chuàng)新高,最多的一天接待近33000人。”
“這次展覽,觀眾的廣泛性特別突出。”展陳教育管理部展廳管理一室主任邸崢告訴記者,除了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的觀眾,他每天在展館里都會見到很多不同的身影,有拄著拐杖、坐著輪椅甚至失聰失聲的人士,有來自各大洲不同膚色的外國人,還有很多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界人士。一次,幾位藏族僧人在當年賀龍題于藏區(qū)中甸歸化寺的“興盛番族”錦幛前對他說,很多不懂漢語的老藏民都會講“紅軍好”幾個字,藏族同胞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
展覽中,以家庭為單位來參觀的觀眾特別多。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帶著小孫子,連續(xù)3天自備干糧和板凳觀展;一位父親帶著女兒負重步行25公里來看展覽,就是為了讓孩子體會長征的艱辛,更好地理解展覽內(nèi)容。
展覽每天都會迎來1000多名集體參觀的中小學生。參觀時,孩子們都緊緊跟著解說員,生怕漏掉一句話語、一個故事。
許多參觀展覽的小朋友還不會寫字,便讓爸爸媽媽代筆寫下留言;有的小朋友則堅持用漢語拼音把留言寫完。
“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這是觀眾在參觀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走好新的長征路”,這是展覽收集的7679條觀眾留言中重復最多的一句話。
在“飛奪瀘定橋”主題景觀前,在《最后一次黨費》雕塑前,在長征中犧牲的營以上干部名錄前……觀眾們或是低頭沉思,或是轉(zhuǎn)頭拭淚,強烈的震撼如驚濤拍岸,在人們心頭激蕩不息。
當展覽再一次喚醒心中的歷史記憶,“如何走好我們這代人的新長征”成為人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觀眾里有很大一部分是80后、90后,紅軍將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格風范深深地打動感染著他們。“我的爺爺是老紅軍,一輩子都在念叨著紅軍和長征。”中央民族大學學生蘇慧濤紅著眼圈說,讀懂了長征才真正讀懂了爺爺,只有像爺爺那樣一生堅守信仰不動搖,人生的航程才能歷經(jīng)風浪不偏航。
“這是一次滌蕩身心的靈魂之旅!”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陳領感慨道,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這段“旅程”更加堅定了他弘揚長征精神、鐵心跟黨走的決心。
“長征精神已經(jīng)固化為我們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參觀展覽的侯建華和吳明軍兩位紅軍后人都談到,父親經(jīng)常給自己講長征中的艱苦歲月,潛移默化地將長征精神刻在了心里;如今,他們則用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后代,不忘革命傳統(tǒng)、弘揚長征精神。
展覽期間,許多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都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課堂搬到軍博,鮮艷的黨旗黨徽在展廳內(nèi)隨處可見,激昂的入黨誓詞不時響起。北京市某機關黨委書記劉逢源說,把黨課安排在長征展廳,就是希望黨員們把長征精神化為勤奮工作的動力,努力為人民群眾做好每一件事。
參觀展覽的人群里,身著戎裝的軍人總是格外引人矚目。開展以來,共有397批部隊官兵集體參觀展覽,還有很多官兵利用休假等機會自發(fā)前來“追尋長征”。來自陸軍第16集團軍的23名官兵堅定地表示,紅軍傳人要發(fā)揚長征精神,堅定看齊追隨,鍛造“四鐵”過硬部隊,為強軍興軍作出新的貢獻。
“戰(zhàn)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來自中部戰(zhàn)區(qū)空軍某部的官兵表示,強軍路上弘揚長征精神,就要緊緊扭住備戰(zhàn)打仗不放松,錘煉過硬打贏本領,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
展館外,“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巨幅標語下,戰(zhàn)略支援部隊某部官兵面向黨旗軍旗莊嚴宣誓:“立足本職崗位,弘揚長征精神,以實際行動投身改革強軍實踐,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官兵們的誓言堅定而嘹亮,在廣場上空久久回蕩……(尹 航 嚴 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